原州区人民法院
首页 法院概况 新闻中心 诉讼服务 司法公开 法院文化
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原州区人民法院->新闻中心->媒体聚焦
为山区青少年撑起一片法治蓝天 原州区法院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庭获评国家级“青少年维权岗”

        “孩子之所以走上这条道路,与家庭的教育和家长的影响有很大的关系。时至今日,作为父母的你们仍不愿承认错误,弥补对他人的伤害,难道是想孩子在犯罪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吗?” 在开庭审理的一起中学生故意伤害案中,原州区法院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庭王静庭长语重心长的岁一名未成年被告人的家长说道。原州区人民法院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庭负责审理固原市五县一区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及未成年人人身被侵害案件,始终紧紧围绕“教育、感化、挽救”的工作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着力挽救和帮助犯罪青少年,着力维护被侵害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今年8月,该庭被共青团中央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维权岗”。

  “法官妈妈”融爱于法,帮“迷途”孩子找回信心

  从未成年人案件“合议庭”到“审判庭”,王静庭长从事少年审判工作近十年,她将女性特有的柔情融入到工作中,结合山区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特点,逐渐总结探索出了一条融爱于法、寓教于审、保护为先、惩教结合的办案经验,孩子们都亲切称她“法官妈妈”。一起故意伤害案件的被告人小马对此深有感触,他年仅17岁,从小父母离异,缺少家人的关爱,冲动之下犯了罪。他的父亲也不积极赔偿被害人损失,王静庭长耐心给双方做工作,终于被害人同意分期赔偿,达成和解。王庭长不放心小马,多次去回访中得知他父亲对他仍是不管不顾,是他自己靠打工挣钱来履行赔偿。当即对小马父亲进行了一番批评教育,并将情况反映到社区矫正部门,还不停的叮嘱小马不能再头脑发热干违法的事。小马被王庭长的热切关怀深深地感动,每次都早早把赔偿款交来。2020年初,迟迟没有收到小马的最后一笔赔偿款,王庭长想着肯定因为疫情影响他没挣来钱,准备自掏腰包帮他垫付,突然接到小马打来电话兴奋的说他终于把最后一笔赔偿款凑够了。王法官也对小马的积极上进十分欣慰,一直不断鼓励他、支持他。一个迷途的孩子终于走上了自食其力、遵纪守法的正道。

  司法实践中,原州区法院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庭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不断规范和落实社会调查制度,充分了解未成年被告成长背景;积极落实法定代理人到场和法律援助制度,切实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完善法庭教育、圆桌审判制度,让未成年被告人感受到法律的关爱;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努力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良好法治环境。

  以法之名,守护“少年的你”

  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不仅仅要落实到案件审判中,更重要的是要向前延伸,加强预防和控制,提高青少年的法治自觉和自我保护意识。”原州区法院分管少年审判工作的副院长杨春荣说。该院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庭在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工作中,依托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扎实开展法治教育,有效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帮助青少年系好人生的第一枚“法治纽扣”

  依托普法“快车”,扩展青少年维权教育广度。搭乘院内重要节点、各项活动开展普法工作的“快车”,每次把青少年维权普法教育纳入其中,扩大宣传面和影响力。近三年来,在学校、广场、集市等开展普法宣传40余次,赠送书籍、普法资料5000余份,接受法律咨询500余人次。依托教育基地加大青少年维权教育力度。先后与辖区中小学校加强共建合作,设立“校园普法教育基地”,积极开展普法宣传活动,组织法官每年到教育基地开展“以案说法”活动,以学生身边的案例来教育广大青少年学法用法、遇事找法,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该庭曾以某中学故意伤害(致死)案,在广大中学生中现身说法,活生生的案例让学生们感触很深,达到了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依托模拟法庭,探索青少年维权教育深度。积极对接教育部门、学校等机构,开展青少年模拟法庭活动,中学生亲身感受到庄严肃穆法庭。将普法教育延伸至农村学生联合基层法庭举办别开生面的模拟法庭活动,学生在法官的引导下模拟法庭审理案件,严谨的庭审程序,紧凑的审判节奏,精彩的辩论陈词,让师生们对当代青少年犯罪的构成和预防有了直观的了解让山区青少年切身感受到法治的魅力。 (王宁)


来源: 责任编辑:
☆ 原州区人民法院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原州区人民法院网”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原州区人民法院网,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和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本网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原州区人民法院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原州区人民法院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原州区人民法院网联系的,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