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条突如其来的执行线索,打破了一件长达十五年积案的沉寂。原州法院执行法官闻讯而动、快速出击,通过耐心释法明理,成功促成被执行人履行义务。更令人欣慰的是,申请执行人念及旧情,主动放弃部分案款,双方长达十五年的恩怨最终以温情和解的方式画上了句号。
本案源于2010年,申请执行人李某与被执行人王某因合伙纠纷诉至我院。法律文书生效后,王某因无力履行且情绪低落,选择了远走他乡、音讯全无。案件执行工作因“人难找、财难寻”而陷入僵局,依法终结本次执行程序,但申请执行人李某的合法权益始终是执行法官心中的一份牵挂。
2025年11月10日,案件迎来转机。申请执行人李某偶然发现被执行人王某已返回本地家中,他第一时间将该线索提供给了终本组执行法官。承办法官高度重视,于当日迅速前往王某住所。面对“从天而降”的执行法官,王某起初显得慌乱与抵触。法官并未简单采取强制措施,而是秉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与其进行了数小时的深入交谈。一方面严肃阐明拒不履行生效判决将面临的法律后果与信用惩戒,另一方面也引导其换位思考,理解申请人多年来的艰辛与期盼。法官的释法明理,彻底触动了王某。他坦言,十五年的漂泊生涯并未让他感到轻松,内心的愧疚与日俱增。他当场表示愿意竭尽所能履行义务,并对自己当年的逃避行为表达了深切悔意。在法官组织下,双方来到法院进行协商。见到昔日好友生活窘迫但仍努力筹款的诚意,申请执行人李某主动提出,自愿放弃部分案款及全部迟延履行利息,二人达成沉积十五年的旧案终于执结完毕。
“十五年了,我要的不仅仅是一个结果,更是一个态度和一句道歉。钱少一点没关系,我们之间的这个心结,今天终于可以解开了。”李某的这番话,让王某热泪盈眶,双方的手紧紧握在一起。
原州法院秉持“司法为民”的理念,以“零容忍”态度攻克执行难题,怀揣将执行案件全部高效执结、圆满落地的坚定决心。通过强化执行联动、创新执行手段、压缩办案时限,靶向破解“执行难”“执行慢”等痛点,用硬核举措打通权益实现“最后一公里”,切实让生效法律文书从“一纸判决”变为“真金白银”,全面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兑现、有力维护,以实际行动彰显司法公正与温度。(通讯员 马宁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