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州区人民法院
首页 法院概况 新闻中心 人民法院在线服务 法院文化
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原州区人民法院->新闻中心->法院资讯
原州法院:三维建构 多点发力 奏响“八五”普法协奏曲

        “以前打官司要跑几十里路,现在法官把法庭搬到村口,还教我们用手机学法律!”三营镇民王大娘的感慨,道出了“八五”普法以来原州法院的创新实践。年来,原州法院构建线上+线下“城市+乡村”“审判+普法”三维普法体系,开展活动236场,覆盖人群12.8万人次,“办事依法、遇事找法、全民守法”成为社会共识。

分众化破解普法“最后一公里”

7月31日,张易镇农贸市场的宣传栏前人头涌动,原来法官和综治中心工作人员正在张贴一起涉“三农”资金案件的民事调解书,并向前来驻足观看的百姓解读涉农补贴申领及违规使用等法律法规要点,这是近期原州法院针对涉“三农”资金专项治理采取的一项有效宣传措施。

把流动法庭车开到村民家门口,在偏远村镇设置巡回审理点,同时邀请当地干部群众旁听,及时总结诉讼案件地域性差异,选取典型案件开展巡回审理,让“以案释法”切实走进百姓身边,真正做到“审理一案,治理一片”。五年来原州法院共累计开展巡回审理50次,有效提高了群众的法律意识。

打造“永不下线”的法治生态

高额返利莫轻信,网络刷单是诈骗。一入刷单深似海,从此就是陌路人。”镜头前是原州法院自制网络普法短视频《金花奇遇记》中法官现身说法的一段顺口溜。采用“剧情还原+法条拆解”形式,原州法院已经自编自导自演了多部系列普法短视频,单期最高播放量达10万次网友评论:“比看电视剧还上头,学法律停不下来!”

原州法院整合全院人财物资源,设立融媒体中心,在原有“一网两微”新媒体平台基础上,开设抖音、快手、微信视频等短视频平台,有效拓展了法院普法宣传渠道,形成更大更宽的新媒体矩阵,让老百姓随时随地就能拿起手机学法。五年来共拍摄242部作品,真实记录审判执行过程,总计播放量上千万次,多次国家级、省级新媒体奖项。

以案为鉴筑牢法治根基

8月13日,原州法院大法庭的旁听席座无虚席,一场职务犯罪案件的观摩庭审将在这里进行。来自多家单位等的200名党员干部一起“沉浸式”接受了一次廉政警示教育。“这样的旁听庭审活动我们每年都会参加,通过看到被告人为违法违纪付出的惨痛代价教育我们不碰‘红线’,不越‘底线’。”

定期组织召开公开庭审,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党员干部、中小学生和人民群众等“零距离”感受庭审过程,“沉浸式”接受普法教育。创新法庭教育环节,将庭审现场打造成生动鲜活的法治教育课堂,使人民群众从司法活动中受到直观形象的法治教育。

青少年法治教育筑基未来

“啪!现在开庭!”随着法槌的敲响,一场“模拟法庭”拉开了帷幕。庭审现场,学生们分别扮演法官、公诉人和律师等角色,真实还原了刑事案件的庭审现场每年“六一”前后,原州法院都会举行“法院开放日”活动,邀请邀请中小学生、老师和学生家长等,观摩法院见证执行,从司法活动中受到直观形象的法治教育。

“请进来”的同时又“走出去”,选派27名法官和法官助理到学校担任法治副校长,义务为中小学校组织开展丰富的法治教育活动,累计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100余场,覆盖学生、教师及家长1万人次,在净化教书育人和青少年学生成长环境、预防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维护青少年学生合法权益等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

通过“八五”普法的五年实践,总结出了普法新模式:要让审判成为法治公开课,让执行成为法治实践课,让调解成为法治互动课。接下来,原州法院将持续用力推动普法工作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让司法公信力与群众法治素养得到显著提升,让法治成为社会治理的“最亮底色”。(通讯员 谭冰

来源: 责任编辑:
☆ 原州区人民法院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原州区人民法院网”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原州区人民法院网,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和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本网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原州区人民法院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原州区人民法院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原州区人民法院网联系的,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