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彦山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意思是说,人刚一出生的时候,本性原来是善良的,大家的本性都是差不多,只是在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生活环境不同,受到各自环境的影响,于是彼此的本性就逐渐相差的远了。也就是说,人如果不好好接受教育、吸收教育,再善良的人也会随着生活条件不同、身处环境的不同而发生改变,变的善恶不分,在工作中随着权势的增大,在利益的诱惑下渐渐迷失信仰,滑向贪图的泥沼、败腐的深渊不能自拔,与人民分道扬镳,最后则为社会所不齿。
“人”字只有两笔,一撇一捺,却不好写。从书法角度讲笔画越少越难写,想写好不易;从社会角度讲,“人”字这两笔,内涵丰富,哲理深奥。想写好更难。这两笔有一笔没有写好,便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完整的人生。
写好“人”字难,做好“人”更难,如何做好一个真正意义上的 “人” ,如何书写自己完整的一生,需要付出孜孜不倦的追求和艰辛的努力。尤其是要做好身处社会风口浪尖,矛盾聚集点的法院人更不容易,本文就如何做好新时期的人民法官,谈一点粗浅的认识和心得。
一、 正确处理德与才的关系、做有道德的人
德与才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缺一不可。一个法官如果光有德而没有才,就难以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那么,德再高,也只配去做一个好人,而不能当好一个法官。一个法官如果有才而缺德,那么他的才越高,干坏事的能力就越强,对人民的危害就越大。
当然,德与才统一到一个人身上也很不容易,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的岗位对德的要求高,如审判工作、党务工作、财务工作;有的岗位对才的要求比较高如审判管理、队伍管理、后勤保障等,这就要求在使用人时不能求全责备,对德和才都要设定一个低线,只要不越过这个低线,就可以使用,在岗位还要严格教育、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但不管是对德还是对才,都应该达到岗位对其的基本要求。
”德”字的本意是“道德”或“品行”,但内涵相当丰富,用于人伦,则指人的本性、品德,是指一个人对社会、对他人责任心的一种表现。“才”是指能力和学识,是指一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能力和手段。对一个人而言德是灵魂,是导向:才是能力,是工具。如果把一个人对自身德与才的控制使用比作一个很大而且雇佣很多人员的家庭的话,就应该区分谁为主,谁为奴的问题,应当是德为主,才为奴,以德来统治才,支配才,反过来,如果是被才统治了德,支配德,形成才为主,德为了奴的关系,势必会使家庭主人事事听从雇员的安排,时时以雇员命是从,那么这个家庭就被雇员所控制,那时他就是掌柜的,这个家他说了算,他就不但可以任意花咱的钱、吃咱的饭、支配咱的人,恐怕还会发生一些不堪想象的事情。所以切记主仆关系任何时候都不可颠倒。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对德与才,须得仔细分析。
第一种情况:有德有才。这时,一个人既具有为社会和他人做贡献的优秀品德,又具有为社会和他人做贡献的才华。这是一种最好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的收益最大成本最小。
第二种情况:有德无才。一个人有高尚的品德,但才能平庸。这时,虽然一个人有为社会办好事的愿望,但因能力有限,所以对社会也产生不了什么大的收益,但至少不会产生什么大的坏处,有可能产生的不利情况是:好心办不了好事。
第三种情况:无德无才。这时一个人想做坏事,但才能有限,做坏事的手段不高明。在这种情况下,其做坏事被社会发现的可能性就比较高从而也就降低了其做坏事成功的可能性。所以这种情况虽然无德者想做坏事,但做成的概率较小,也就间接的降低了对社会的危害程度。
第四种情况:无德有才。这时,一个人既想干坏事又具有干坏事的能力。由于手段高明,干了坏事也不容易被人发现。这种情况对社会的危害是最大的。
针对上面四种情况,根据其对社会造成的收益从大到小和危害程度从小到大进行排序,结果是:有德有才,有德无才,无德无才,无德有才。所以,宁可用无德无才之人,也不可用无德有才之人。
关于德与才的问题要问那个重要,个人认为都很重要,但是非要分出个层次,我认为德更重要,有才无德的人,我根本看不起。
二、正确理解做人与做事的关系,做有理想有抱负的人
温家宝总理在谈到关于如何做人做事时说:“一个人不管有多聪明,多能干,背景条件有多好,如果不懂得去做人做事,那么他最终的结局肯定是失败,做人做事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很多人之所以一辈子碌碌无为,那是因为他活了一辈子都没有弄清楚怎样去做人做事。”
一个人一生中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不断证明着自己的生存价值,但仍需探索回答如何做人做事。围绕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从以下做起。
(一)做老实人:以德为先,以诚为本,以善为贵
以德为先。“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官德是为官之魂,从政之体,用权之道。当官无德必然导致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败坏。因此,为官者,不论职位大小,都应把修官德放在第一位。作为法官代表国家行使着审判权,生杀予夺,就在一念之间,不仅要把修官德放在第一位,严守法官职业道德,还要把老百姓的事情放在第一位,把人民放在第一位。因为我们手中的权力来自于人民,端的是人民的饭碗,穿的是人民的衣服,因此,“为民”服务,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心里要着人民是我们最起码的道德要求。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共产党员最大的政德就是为人民服务。就是这个道理。
以诚为本。“君子修身、莫善于诚信”。这是古人对诚信的认识,“真诚换真心、诚信变真金”。这是现代人对诚信的理解。诚信是为官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我们法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老百姓相信法院,有了纠纷才打官司,如果我们做出不公正的裁判,将失信于民,丧失诚信。裁判文书就是我们的产品,我们也要打造经久不衰,能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产品,取信于民。做人也是这个道理,如果你在一个部门干了几年,同志们给你的评价不错,换了一个部门,周围的人还说你不错,再到另一个部门仍然如此,那么你的威信就建立起来了。一个人的政治素养需要真实来支持,如果没有真实,就不可能在一个群体当中立足。诚信体现在我们的一言一行,我们的诚信体现在具体工作之中。
以善为贵。宽厚善良是一种心境,是一种胸怀,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包含三个内容:一是宽容之德。有人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广阔的是天空,比天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这句话很有哲理。宽容是一种美德,你的宽容释放的越多,就越容易获得尊重。二是厚道之品。老子曾经说:“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就是说人要以一种厚道之品为人处世,会给人一种信任感、一种踏实感。容易团结周边群众,群众也愿意同你在一起。作为一名干部,只有具备厚道的品性,群众才会放心,才会发自内心地拥护你、支持你。三是善良之心。民间有句俗话叫做“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从前、有一只狮子,躺在山坡上呼呼大睡,突然,有一只老鼠跳在了身上,受惊的狮子张开血盆大口预吃掉老鼠,老鼠惊恐万分,此时狮子却动了恻隐之心,放了老鼠一条生路,过了几天,狮子被猎人捕获,绑在山坡上,正巧被老鼠碰见,老鼠知恩图报咬断绳索救了狮子。这个例子告诉我们,要让自己充满一种善心,往往是在忘却自我,舍弃自我之时,获得了自我:往往是在不想索取、不想回报之时,得到了回报。这是人性善良的必然结果。
(二)办老实事:勤奋工作是前提,认真做事是基础
勤奋工作是前提。几天前,在和朋友闲谈中听了这样一个故事,是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同时也感到自己的境界还需要不断提高。一名普通女干部 带病坚持工作,在同事们的印象中,她没有节假日的概念;她从不抱怨,不发牢骚;她善良、敬业、勤奋而踏实;在做完手术病假未满的情况下就主动上了班;在与同志们配合中勇于承担责任,领导交办的工作再难,她从不退缩,也不讲过程,总是经过自己的努力,及时给领导一个满意的结果。这样的同志领导放心,大家也敬重。其实我们有很多同志也向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样,多年在一个岗位,默默无闻、任劳任怨,勤奋地工作着,只是没有被发觉、没有被宣传而已,经管如此他们还是认真负责、兢兢业业,做就是奋发向上的精神,勤奋工作的体现。
认真做事是基础。懂得了做人的道理之后,还要把这些道理付之于实践,才能实践真正意义上的为人之道,我们生活在社会的圈子里,无非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沟通的主要途径就是做事,通过彼此对做事态度和能力互相了解,争得彼此的信任。认真是态度,与事情的大小轻重无关,不管身居何职,这都是不可丢弃的原则。
事情可以做好,也可以做坏。可以高高兴兴的做,也可以愁眉苦脸的做。无论是领导交办的工作还是同事们委托的事情,首先要把它看作是大家对自己的信任,有尽心尽力,高高兴兴的把它做好。一样的问题用不同的心态去解决得出的结果差异很大。回顾自己数十年的审判经历,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踏实做人、认真做事,就是文明的品行和健康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正确处理公仆与服务的关系,做敢于担当责任的人
公仆这个词的词义不难理解,公仆就是公众的仆人,就是国家的勤务员,社会的公务员,人民的服务员。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些人却公仆意识淡薄,当官做老爷的观念强烈,不能真正践行公仆这个词的本意。
作为人民的服务员,增强公仆意识首先要摆在第一个位置:因为我们来自于人民、是人民的儿子,人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养育我们的是人民,给我们权力的是人民没有人民群众就没有我们的一切。因此,我们要向床前孝敬父母那样,高度关注人民群众的疾苦,悉心关照人民群众的生活,以人民群众的幸福为媳妇,绝不能做背离人民愿望、损害人民利益、伤害人民感情的事。
一名合格的法官要也责任感、担当感。前不久,我们听了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李彦凯院长所讲的党课,“责任”重于泰山。要做一个好人、需要对家人、朋友、领导、同事以及整个社会负起责任;要做好一件事情,需要我们对这件事情负责;要做一个好官,更要党、国家和人民负责。如果不能勇于负责 ,敢于担当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做好人,做好事,做好官的。责任是检验一个人做人是否合格的重要标标准和尺度,梁启超说:“人生于天地间,各有责任。一家之人过个放弃责任,,则家必落;一国之人过个放弃责任,则国必亡。”要成为一国有责任感的人,应该做到以下了各方面。第一,要做到尽职尽责。每个人在社会的大舞台上都扮演着特定的角色,不论扮演哪一种角色,人们都会对这个角色有相应的期望值,能否达到这个期望值,就在于你对你所扮演的这个角色有没有足够的责任感。有这么一个故事,一名公交车司机行车途中突发心脏病,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里,他做了三件事:把车缓缓停在马路边上,并用生命的最后力气拉起了手闸;把车门打开,让乘客安全地下了车;将发动机熄火,确保了车和乘客、行人的安全。他做完了这三件事,安详地趴在方向盘上停止了呼吸。他叫黄志全,所有的人都记住了他的名字。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里,尽了他的责任。他的这种“生命不息,责任不止”的奉献精神,感人心魄。第二,要做到勇于负责。如果说智慧和勤奋像金子一样珍贵的话,那么还有一件东西更加珍贵,那就是勇于负责的精神。做人就必须要有勇于负责的态度,放弃了责任空谈做人是一种可悲,是一个人的不幸;放弃了责任空谈做官则是一种罪过、是人们的不幸。做人不负责任,就对不起自己的良心;做官不负责任,就愧对人民赋予的那份权力。只有做到勇于负责,敢于担当,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好人,一个好官。
做人、做事、做官三者是互相联系,密不可分的。做人是一辈子的事做官是一时是事,做人是做事和做官的基础,只有做好人才有可能做好事和做好官,同时做事和做官又是做人的具体体现。不论做人,做事还是做官,我们都要做到做人有责任感,做事有责任心,做官要敢于面对责任,承担责任,履行责任。
过去,当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大人就将孩子送进学堂,教书先生的第一节课就是“人之初 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现在我们的孩子入学学完拼音,接触汉字的第一课就是“人 口 手、上 中 下”,由此可见,从古到今人生的第一课都是从学“人”字开始的,那么作为新时期的法官,我们不妨也从学“人”做“人”起步吧。